English

李鸿章与淮军

2000-11-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文史知识》2000年6期发表了邱瑰华、刘佰合的《李鸿章与淮军》一文,作者说,1862年,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又出现了一支地主武装,这就是李鸿章的淮军。淮军是曾国藩的湘军扩张的产物。随着淮军的日益强盛,其创建者和统领李鸿章的政治权力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四十年的局面,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根据清代制度和惯例,无论何种军事行动,一旦战争任务完成,八旗必须遣返防地,绿营必须遣返汛地,团勇则须解散归农,统兵将帅则各归建制。然而,自僧格林沁战死后,清朝廷已派遣不出领兵大将,而国家正规军又不足依恃,因此,淮军在“剿捻”后虽然有所裁撤,但仍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力量。1870年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淮军更是长期防守北疆的门户,担负国防重任。

清政府正是依靠淮军这样一支武装安内攘外,防患固本。而淮军的创建者和统领李鸿章也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李鸿章曾经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他的戎马、封疆、洋务都与他一手创建的淮军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崛出并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清史稿·李鸿章传》对李鸿章有如下评论:“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即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集团从根本上动摇了满汉畛域之见,真正确立了汉人的政治地位,也为康梁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政治基础。淮系的晚出者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凭手中掌握的北洋军镇压资产阶级革命,维护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从某种意义上说,“戊戌变法”及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统治都是李鸿章和淮军影响的继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